最高法:去年全国法院通过网上立案帮诉讼参与人节约出行成本约15.9亿元
8月24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建设智慧法院促进绿色发展成效分析报告》。据介绍,2020年,全国法院接收网上立案1080万件,占一审立案量的54%;1/5以上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时段提交;约1/10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日提交。
“用户实际应用效果显示,理想状态下当事人20分钟即可通过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完成立案申请。”最高法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说,相比于传统线下法院现场立案方式,2020年,全国法院通过网上立案帮助当事人、律师等诉讼参与人减少出行约24.5亿公里,节约出行成本约15.9亿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万吨、减少碳排量16.3万吨;节约纸张约1.2亿张;节省当事人、律师等诉讼参与人时间约4860万小时。
▲去年通过网络司法拍卖节省当事人佣金123亿余元
许建峰提到,在网络司法拍卖方面,2020年,全国法院共使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累计上拍标的物57.3万件,共有39万人报名参加拍卖,成交额4013亿元,相比线下拍卖方式节约当事人佣金123.6亿元。
在服务审判执行方面,许建峰介绍,网络执行查控实现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等10多家单位、3900多家银行联网,对当事人各类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执行法官办案过程中即可一键发起网络查控,财产调查效率呈几何倍数提升。
2020年,全国法院通过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16.7亿次、划扣冻结3392万次。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累计冻结资金13219.58亿元,查询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信息18950.07万条。
在服务司法管理方面,许建峰说,2020年全国法院运用网上办公平台办理电子公文约710万件;通过电子送达方式送达文书2400多万次;通过电子签章方式盖章文件8800万余次,提升司法管理工作效率,节约纸张约10亿余张,节约印制成本5亿余元。
许建峰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促进“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