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临时医疗点:两个人,十多个小区,每天百余通电话

时间 • 2025-11-07 07:24:27
医疗
小区
居民

8月3日,是成都青羊区中医医院医生刘欢驻守优品道曦岸楼下的第五天。她所在的点位叫做封控区临时医疗点,就位于优品街上,距离优品道曦岸咫尺之遥。

两位医生,十多个小区,每天100余通电话。刘欢和同事文平这几天的日常工作量十分惊人,封控期间,他们要对周边数万居民提供临时的医疗服务。

↑封控区医疗点工作日常

封控小区楼下来了一个临时医疗点

据成都市气象局消息,预计8月3日最高气温可达36℃,傍晚前后中西部有分散阵雨或雷雨。

雨水即将降临?!对于在青羊区封控区临时医疗点值班的刘欢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刘欢是青羊区中医医院的医生,她和同事文平一起,自29日起便驻守在青羊区实验中学。学校提供了场地作为临时医疗点,为附近的封闭小区优品道曦岸以及另外十个封控小区的居民提供临时的医疗服务。

每天,他们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来回穿梭在各个小区之间,烈日炎炎,他们早就期盼着雨水的降临。

↑顶着酷暑在封控区域为居民奔波

“7月29日深夜11点过,我们接到通知,去封控区域解决群众的医疗需求。”刘欢说,同事文平是康复科的医生,可以帮助封控区居民处理外伤,自己则处理内科、儿科方面的一些问题。

“封闭小区的居民只能待在家里,封控小区的居民可以在单元楼中活动,他们都没办法出门。”刘欢说,根据安排,他们两个先在此处驻守7天,接下来会有其他同事顶上,直到这一片完全解封。

每天有100多通救助电话

有的需要往居民家中赶

封控区内虽然有很多个小区,居民总数达到上万人,但这个简易的医疗点对于居民常规的内外科病情来说,都可以及时处置。同时,医疗点配备了一定的医疗器材及很多常规药品。如果遇到特殊病情,医疗点可以进行病情甄别,并及时与社区对接,联系120后将病人转运至指定医院进行就诊。

就算如此,2个人,十多个小区,每天100余通电话,刘欢和文平这几天的日常工作量也十分惊人了。

↑封控区临时医疗点

这100多通电话中,大部分可以通过电话给予用药建议,并不需要两人去现场。但还有一部分,如需要医务人员换药、拆线等操作的,则需要他们赶往居民家中。“有个居民腋下长了个肿瘤,肿瘤切除后,现在出现了一些脓水,需要我们上门为他做引流处理。”每天下午,文平都要驱车前往这位居民家中。这一去一回,就是大半天。

这么多需要看病的居民忙得过来吗?面对疑惑,刘欢坦言:“有点难。”为了解决两位医生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青羊区中医医院期间又增派了一位护士和一辆转运车,尽管如此,工作还是非常忙碌,常常废寝忘食。

↑到居民家中服务

他们24小时驻守岗位

居民表示很安心

白天,刘欢和文平一起值班,他们一边接听打进临时医疗点内的电话,一边时刻关注封控区内各小区医疗群中的消息。“我们成立了微信群,各个楼盘找到了对接的人,群里有什么医疗需求,就在群里说。”刘欢说道。

医疗点和医疗点微信群的建立,成了很多居民的心理支柱。

“感觉有依靠,而不是坐在屋里,左邻右舍都不认识,就好像孤立无援一样。”封控区的居民王女士说道。

临时医疗点24小时守护着封控区居民,令人心安。到了晚上,区域内的居民看病需求减少了,医疗点的两位医生就轮流休息。尽管休息,但他们的手机时刻保持畅通,常常是电话一来,立即坐起,马上可以行动,“总的来说,晚上还是能休息一下,不过这两天凌晨都有来问诊的,我们都出去了。”刘欢告诉记者。

这个酷暑中的紧急抗疫让两人忙碌不已,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团聚。不过,作为医者的使命支撑着刘欢和文平继续下去,“这样的日子是短暂的,我们的存在,如果能给居民一份安心,就是值得的。”

红星新闻记者戴佳佳受访者供图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