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亲历长津湖战役:零下40度没人退缩,保家卫国的信仰没有结冰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最近,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1亿多观众走进电影院,感受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四川省攀枝花,有一位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叫李达仁,他亲身经历了长津湖战役。他回忆,零下40℃的低温,没有一个人退缩,坚定地奔赴前线,“虽然那个冬天结冰了,但是我们保家卫国的信仰没有‘结冰’”。
抗美援朝老兵李达仁(左)图据攀枝花发布
近日,在社区工作人员陪同下,李达仁观看了电影《长津湖》。他说,当时的战斗很惨烈,身边的很多战士牺牲了,“看了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了那场战役,忍不住流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是一名通讯汽车兵
抗美援朝期间荣立三等功两次
今年91岁的李达仁,看起来依然是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思维清晰。当谈起长津湖战役时,他的话语铿锵有力,仿佛又回到了71年前那场寒冷的战役。
李达仁年轻时的照片图据攀枝花发布
李达仁的老家在湖北,1949年5月1参军入伍,是一名通讯汽车兵。1950年10月,19岁的他随38军后勤部队入朝,开赴临江,执行临江至长津湖一线的后勤保障任务。
“当时在离长津湖约四五十公里的三铺里镇附近,这里有一处转运站,我们将物资弹药从这里转运至长津湖前线。”李达仁回忆,当时的气温达零下40℃,战士们就冒着风雪运送,“我穿了皮大衣,但是仍感觉寒冷刺骨,地上都是冰雪,就像镜子一样”。
李达仁的立功证明书
李达仁说,有战士穿的还是薄棉衣和解放鞋,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没有人退缩,坚定地奔赴前线。“炮火照亮了半边天,天天都能听到前线传来的炮声,美军的飞机频繁轰炸,白天飞机每隔1个小时左右就来轰炸,晚上每隔约3个小时轰炸一次。”
“因为汽车的目标大,我们为了减少损失,就用牛爬犁运送物资。”李达仁说,有一次,他到前线送紧急情报,往返60多公里全程步行,中途遭遇两架美军飞机轰炸,“我们从一个房子跑出来,刚躲进10多米开外的菜缸里,那个房子就被飞机轰炸了”。
即便如此,李达仁和战友冒着危险,最终把紧急情报送到了前线。“我们在前线看到很多伤员,有的手没了,有的腿没了……想起这些都难受。”李达仁回忆,在第一场战役取得胜利后,运输线也随着部队的推进而前移。
“虽然那个冬天结冰了,但是我们保家卫国的信仰没有‘结冰’。战争是残酷的,谁也不知道能否活着回来,大家想得最多的就是排除万难,完成任务。”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期间,李达仁荣立三等功两次。
退伍后支援三线建设
看了《长津湖》忍不住流泪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李达仁随部队回国。1965年退伍后,他支援三线建设来到攀枝花至今,攀钢建设初期,曾参与从成都运输材料建设攀钢高炉等工作。
1979年,原渡口市交通指挥部和公安局授予李达仁“安全行车五十万公里”奖章。
李达仁被授予“安全行车五十万公里”奖章图据攀枝花发布
李达仁说,他现在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代同堂,每天都会坚持收听新闻,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安享晚年生活。“我常常也给孩子们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李达仁还为社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李达仁为社区党员干部上党课
最近,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近日,李达仁在社区工作人员陪同下看了电影《长津湖》。李达仁说,当看到志愿军战士们全身上下被冰雪冻结壮烈牺牲,却依然保持着准备冲锋的战斗姿态,忍不住流下眼泪,仿佛又回到当年的战场,“我有一个十战友叫李方乾,他就在战场上牺牲了,那年他才25岁”。
观看完电影《长津湖》,李达仁斩钉截铁地说:“死有何惧,从来没有怕过,如果生命再来一次也不会怕,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上战场。”
红星新闻记者江龙
编辑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