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郑鈜:建议加强城市灾害调查,完善应急预案

时间 • 2025-10-30 12:10:20
城市
应急

我国城市人口众多、经济集中、空间密集,灾害的危害和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城市应急能力建设,保障城市安全十分重要。”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造成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反映出我国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来源家底不清,应急预案不够完备,承灾能力建设有限等问题。

▲郑鈜

聚焦智慧韧性城市建设,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城市应急能力建设保障城市安全的提案》,从城市灾害调查、承灾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供应、信息化能力建设、应急装备建设等五个方面建言献策。

“建议加强城市灾害调查,完善应急预案。”在城市灾害调查领域,他建议,结合自然灾害普查工作和城市应急需要,试点开展城市灾害普查,摸清城市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城市灾害隐患。同时,对不同部门、层级、类型主体的救援能力、救援物资储备等应急资源进行调查,探索高效快捷的应急物资调度使用机制。

在加强承灾能力建设方面,他建议将承灾能力建设列入城市规划,不断优化城市布局。比如,在灾害普查基础上建立责任清单,厘清、落实重点灾害隐患的监管责任,有序推进各类灾害隐患点的治理与监管;将各种应急力量系统纳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进行综合管理,增强城市韧性。

在物资储备供应方面,他建议深入研究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形式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健全中央、地方、部门多级应急物资储备与使用制度,建立分类物资储备职责。依托政府储备数据库,整合大型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产品信息数据库等,完善应急物资数据库和装备调度平台。

此外,他认为,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对城市智慧治理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加快部署省级灾害数据中心,进一步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数据上报和使用制度,加快灾害数据开发使用进度。同时,强化部门联动机制,提升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信息监测、处理能力,对接安检、卫生、公安数据,运用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布局,建设省级应急信息系统。

他还建议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开发智能化、高技术应急装备,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快提升各级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水平,尤其是县、乡(街道)级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水平。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基层应急救援能力,鼓励相关组织提升装备水平。

红星新闻记者彭祥萍钟茜妮摄影报道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