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物之眼”?众多专家为首届成都自然影像大赛发声

时间 • 2025-10-27 20:04:34
自然
四川省
青少年
博物

用心灵感知生活,以镜头记录美好。3月21日下午,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的“博物之眼·首届成都自然影像大赛·不荒书屋分享荟”在新华坊特色街区举行。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主席曹铁,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刘乾坤,四川省青少年文联摄影专委会主席杨刚,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副秘书长、星球研究所特邀摄影师邹滔等作为特邀嘉宾参与分享。

嘉宾分享现场

活动现场,嘉宾们就“博物之眼”大赛、当下摄影的现状以及视觉与博物文化等自然影像相关热点话题展开探讨。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分享荟为正在进行中的首届成都自然影像大赛发声,鼓励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参与到此次大赛中,走进自然,以影像的方式,记录成都自然生态中的物、事、人,引导探索、发现和了解自然之美、城市之美,见证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共享蓉城这座宜居公园城市的幸福美好生活。

嘉宾分享现场

分享荟上,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副秘书长、星球研究所特约摄影师邹滔做了精彩的自然影像分享,作为一名活跃在成都的野生动植物摄影师和自然爱好者,邹滔有大量的时间穿行在山野之中。他表示,成都是全世界唯一能够在市区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在平原繁华的烟火人间之外,大片的森林和错落的雪山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野生大熊猫和雪豹,离市区的直线距离只有70公里。所以,当我们遥望雪山的时候,也许大熊猫和雪豹正卧在山头,同样也在注视着高楼林立的成都市区,注视着我们。这样的画面,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描述的诗意和壮阔!

随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主席曹铁,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委会主席刘乾坤,四川省青少年文联摄委会主席、米拍联合创始人杨刚,就“博物之眼”这个主题的由来,以及自然影像与博物的关系等主题展开对话。

嘉宾摄影作品

当天,不荒书屋也向公众展出了多幅优秀的自然摄影作品,吸引往来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红星新闻记者任宏伟图据受访者

编辑戈萍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