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袭来,成都怎样度汛?河道监管部门160余人超30小时值守
昨日(7月14日)晚间,一场大范围降雨降临成都,持续性降雨为炎热的夏日带来清凉的同时,防汛工作也随之进入最为关键的时段。14日7时50分,成都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当日16时又将暴雨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预警;18时,成都启动了防汛IV级(蓝色)应急响应。
根据成都市气象台预警信息,14日20时至15日20时,成都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市普遍有暴雨,其中都江堰、彭州、郫都、青白江、新都、龙泉驿、金堂和主城区部分地方有大暴雨,并伴有雷电和6级以上阵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那么,面对此次强降雨,成都防汛形势怎样?做了哪些工作?7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成都市水务局下属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和成都市供排水监管事务中心,了解具体情况。
160余人超30小时岗位值守
目前成都中心城区主要河道水势平稳
早上8时,成都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水域管理科副科长王俊便前往位于河道监管事务中心5楼的智慧河管监控平台,观察成都主要流域、岸线以及闸坝的情况。从14日7时50分成都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开始,王俊和中心160余名同事便全部到岗,开展应对此处强降雨的防汛工作。
▲河道监管事务中心观测河道流域水位情况
在智慧河管监控平台,成都市主要流域的水位和各沿河闸坝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平台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正密切关注着河道情况,纪录着各种信息。通过实时监控显示画面,王俊不时联系沿河闸坝工作人员,提醒他们及时清理河面漂浮物以及注意水位变化。“目前,中心城区主要河道水势平稳,闸坝设施运行正常。”王俊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虽然上游地区仍持续降雨,但受上游水管单位安全调度,目前进入成都市区主要河道的水流量并不算大。
王俊的说法,从智慧河管监控平台显示的监控画面可以印证。监控画面中,成都市区主要河流水位均在警戒线以下,各闸坝也全部放开,保证水流的顺利通行。在所有的监控画面中,王俊格外留意洞子口府河节制闸的情况。据介绍,该节制闸位于都江堰来水进入成都城区的入口,也是调度上游水资源进入府河和沙河的重要方式。从今日(15日)早上开始,可以明显感觉到此处上游来水量的增大。为此,中心也将观察洞子口府河节制闸孔闸全部开启,保证上游来水的顺利通行。
实际上,这样的调度在防汛工作中随时发生。据王俊介绍,从今日(15日)早上开始,中心已和下属闸坝工作人员进行水情、雨情信息互通20余次,下达闸坝调令30余次。“从表面上看河流水位一切正常,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河道沿线实地巡查
下穿隧道防汛准备完毕
不仅是河道监管事务中心的全面监控,面对复杂的水情、雨情,中心下属府河、南河、沙河、清水河、天府新区和河道绿地6个管理站,还安排工作人员,在各自辖区进行实地巡查。15日下午1点,河道绿地管理站工作人员便来到东光南二巷与萃锦东路交叉口处,处理此处莿桐树倾倒供电线路的问题。
▲河道绿地管理站工作人员处理莿桐树倾倒供电线路
据河道绿地管理站工作人员陶莉介绍,在此前巡查时,便发现了莿桐树树枝与供电线路接触的问题,对于此处存在的安全隐患,管理站立即与电力部门联系,确定方案后在今天进行处理。“进入防汛蓝色应急响应后,我们全员在岗,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工作机制,对河堤险工险段、水工设施、沿河工地等进行重点排查。同时,对于沿河社区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也会‘主动出击’,联系相关部门立即解决。”
不仅是河道,在汛期,下穿隧道也是市民关注的重点区域。成都市水务局供排水监管事务中心规划与发展科科长徐磊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前期,供排水监管事务中心根据气象信息修订了防汛预案,定期督导相关单位检查下穿隧道等区域的机电控制设备、水泵、应急备用发电机等设备,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同时,中心目前已将应急发电车、抽水泵、防汛沙袋等防汛物资和应急抢险车辆准备完毕,随时准备应对险情。“截至15日17时,成都下穿隧道运行正常,并未出现积水情况。”
红星新闻记者邓文博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