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电子版,再报纸质版:基层推行“无纸化办公”致工作量翻倍?
近段时间纸张价格上涨,无纸化办公再次引发关注。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无纸化办公看上去很美,但实际推行中却常陷入不好用、不管用的尴尬。纸质版、电子版“两条腿走路”,线上线下双办公的现象,不仅有违原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初衷,有时还导致基层工作量翻倍。社区的打印机贴着“节约用纸双面打印”的标识郭晨摄
早在2013年,中央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
中部某乡镇一名党政办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无纸化办公主要通过3个渠道:一个是传统的微信、QQ、商用邮箱;二是依靠电子政务外网,可用来开线上会议、为村民提供服务;三是专门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
“与其说节约了纸张,不如说原本县里或上级打印的那一部分开销现在转移到乡镇头上。”该工作人员表示,一是因为文件线上传来后,他们还得自行下载打印,供领导班子签阅;二是许多业务需签字盖章审批,但乡镇基本还没有可验证的、可信的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电子档没办法签字盖章。
西部某乡镇党政办的一名负责人对此也深有感触。“纸质版要送,邮箱要发,办公系统也得报,中间稍微有变动,又得全部重来,有时一箱纸一天就没了。”他说,许多时候明明电子档已经盖章扫描上传系统,但相关部门还得要纸质版。报送材料一次次反复打印修改,提倡的无纸化办公没法真正实现,事实就是增添更多的麻烦,该怎么报的文还是怎么报,该送的纸质版还是得送。
打印机吞吐纸张的声音依然在耳畔,垃圾桶里的废纸仍旧在眼前,无纸化办公的效果并未立竿见影,诸多因素影响着理想状态的实现。
不少基层干部也说,考核组来检查时,总不能端着手机或电脑给领导看,显得不严肃,所以这些台账资料仍会根据检查所需打印多份。而且最怕考核督查时,不同时间领导来考察类似项目,为加上最新数据,他们可能就要把相关材料重做一遍。
一些在党政机关办公室工作的干部反映,电子公文只能在特定的设备上、利用特定的系统进行处理,不同单位的系统、文件类型、文书格式可能不兼容、不互通。一些办公软件整体设计比较粗糙,问题频出,对使用者十分不友好,有些平台只具备单一功能,用起来十分不方便。
一个单位、机构要高水平运转,离不开信息化。受访人士认为,无纸化办公提出了多年,有成效也有问题,但这是一个大趋势,不能因为困难停下脚步,而是要让整个办公流程更加便捷高效、低碳环保。
“党政机关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应当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实施,防止重复建设。”一些从事电子政务工作的干部说,各地推行无纸化办公,需要重点考虑成本投入以及实用性、安全性,建议在系统开发时留下接口,如果部门、地方还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完全可以搭建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