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公园城市三年之变,“蓉漂”博士收藏了三本“学习资料”

时间 • 2025-11-18 22:35:16
探索
公园
成都
城市建设
城市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专程到成都市和天府新区调研指导,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公园城市的提出,改变了高国瀛的人生轨迹。

高国瀛是北方人,2017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选择了成都作为自己的事业拼搏地,目前就职于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他的工作,就是负责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实践路径等工作。

现在,高国瀛的书桌上,经常摆放着三本书,书角微卷,可以看出经常翻阅的痕迹。

“这三本书是我们日常工作必备的‘学习资料’,更是成都三年多来公园城市建设的一张答卷。”高国瀛所提及的三本书分别是《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公园城市·成都实践》《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实践探索》。

“三年前,我刚来天府新区工作不久,而成都对于公园城市的建设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高国瀛说,这三本书是成都三年多来公园城市建设结出的“果”,是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向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

一年答卷·理论探索“范本”

“城”的产生,有5000余年历史。从农耕时代的内城外郭、坊市分隔,到工业时代的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城市一直在进化。迈入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天府新区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交给了成都时代课题,如何答题?

“2019年4月22日举行的首届公园城市论坛上,发布了《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可以说是全球顶尖专家对公园城市建设达成的共识,更多的是对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探索。”拿起这本书,高国瀛心情有点复杂。

来到天府新区工作后,他先后从事过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和公建配套项目推进等工作,接手公园城市推进工作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怎么办呢,只有逼自己学习、再学习。”高国瀛笑着说,《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就是他重要的教材之一。

▲高国瀛

翻开这本书,能感受到“沉甸甸”的份量。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牵头,联合了中央党校、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开展的首批8个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公园城市理论体系

如今,高国瀛经常翻阅这本书,在他看来,这8个课题探索成果,覆盖了公园城市的理论基础、内涵研究、发展指标与建设实施等多个方面,为进一步实现公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政策相协调、政策与实践相贯通做好了准备。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也是成都牢记使命、系统谋划、科学部署,交上的一份年度“答卷”,是成都以开放之姿,广邀各界专家求智问贤,为公园城市建设集思广益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成都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在打造公园城市的同时,为世界提供城市建设范本的一次积极探索。

▲图据天府新区

三年成果·工具书和说明书

如果说,《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是成都对公园城市建设的理论探索,那么《公园城市·成都实践》《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实践探索》,则是系统总结了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实践经验,展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成效。

公园城市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一次全新升华。拥有“先行”经验成果的天府新区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努力为其它兄弟城市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公园城市建设经验。

“既然要朝着可推广、可复制的目标发展,我们就必须要以小切口来做文章。”高国瀛所说的小切口,就是公园社区。在《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实践探索》一书中,以鹿溪智谷公园社区为样本,聚焦规划和建设两个重要维度,围绕“生态、空间、公共”三大属性,按照“物理层、数字层、价值层”递进思路,对公园社区生态塑造、产业布局、场景营造、价值转化等进行了全面的技术解析和系统的路径建构,致力于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天府经验”。正如建筑界泰斗吴良镛所说,“本书是对中国城市人居规划特色的理论升华和实践贡献”。

▲高国瀛工作中

在高国瀛看来,从撰写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是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的成都,要来教城市建设者们,公园城市到底要怎么建。”高国瀛说,和这本书一起发布的还有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聚焦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等5大维度,从15个方面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目标导航和度量标尺,力求体现前瞻视野和共向追求,在深化公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上开展了先行探索。

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可以看出,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正逐渐形成一份独特的“中国方案”。基于成都近年来对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探索和实践,在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闭幕大会上,成都还发布了《公园城市·成都实践》,梳理总结了成都近三年来公园城市建设成效和系列典型案例。

“可以说,这两本书将为公园城市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提供支撑,为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指导,为公园城市理念在全国的推广提供参考。”高国瀛认为,对于城市建设者来说,这两本书是“工具书”,更是公园城市建设的技术“说明书”。

▲鹿溪智谷公园

邀你见证三年之变!

“公园城市线上博物馆”征集启动啦

从昨日(21日)开始,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成都发布已经共同启动“公园城市线上博物馆”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三年以来成都城市发展过程中与生产和生活变迁相关的各种代表性历史见证物与资料,反应城市三年之变,展示成都成就。

公园城市这三年,你拍过什么难忘的照片或者视频?收藏过什么值得纪念的物品?我们邀请你晒出来!让我们一起翻开三年时间长轴,从身边的每一件物品、视频、图片、文字,甚至是一段声音出发,一起来探寻三年来的城市之变,一起感受成都的城市记忆,讲述那些掩藏于时光流逝中带着温度的故事,打造一座“活的城市记忆博物馆”,温暖每一个当下,激励起接续奋斗的激情。

一、征集内容:公园城市建设这三年中,能体现城市变化,反映市民衣食住行的生活、生产方式变化的物品,包括照片、手稿、图文影音、老物件等,以及其它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的图文及实物资料。二、征集方式:请将您物品或者资料拍照,并附上简单介绍、联系方式发送到邮箱326677388@qq.com。

红星新闻记者李彦琴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