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十人十“梦”,动车跑在大凉山……

时间 • 2025-11-14 05:23:29
西昌
铁路

成都出发,一路向南。12月26日早上,新成昆铁路成都至西昌首趟动车从成都南站开出,2小时55分钟后正式抵达西昌西站。

这一天,对凉山州各族人民来说,是载入史册的一天。新成昆铁路全线投入运营,成都至西昌结束了不通动车的历史,凉山州迈入真正意义上的动车时代。

过去的凉山,峰峦如聚行路难。在许多凉山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段难以言说的“出行难”:

黑夜中,西昌到成都慢车火车上,硬座车厢内挤满了人,甚至双脚都很难移动,无座的旅客只能站一晚上,十多个小时的漫长旅程记忆犹新。

十年前,雅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昌至成都只需五个多小时,但遇上雨季泥石流或冬季冰雪天气,雅西高速中断交通管制,出行依然受限。

从西昌坐着动车到成都,是凉山人多年来的期待和梦想。如今,莽莽成昆出大山,动车奔驰复兴路,凉山人的“动车梦”已成为现实……

复兴号动车开行在新成昆线上

“开往春天的列车”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些水,只是“绿皮火车”变成了“绿巨人”动车……当坐上新成昆铁路的首发动车,在成都工作的西昌人李媛感慨万千。

对于李媛来说,火车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十八年前,她从西昌来到成都上大学,两地四百多公里的距离不算遥远,却因巍峨的群山阻隔,通行格外艰难,火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时,从西昌坐火车到成都,要十个小时。”

李媛还记得第一次在西昌坐火车的情形,硬座车厢内挤满了人,甚至双脚都很难移动,各种味道五味杂陈。黑夜中,绿皮火车慢悠悠地行驶,在小站也会停靠一会,有时还需为其他车让路而半路停车,迷迷糊糊中传来打呼噜的声音……

在成都求学四年,李媛坐着火车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她还记得,有一年春运,从成都返回西昌,只买到一张站票。“过道上、车座下面都躺着人,我就在车厢的连接处,站了整整一晚上。每当列车经过隧道,一阵刺骨的寒风呼啸而过。”那时,她多么希望那回家的列车能更快一点。

虽然那时求学路很艰辛,但是她觉得火车是一种神奇的交通工具,“坐上它,就能到达你梦想去的地方”。大学毕业后,李媛留在了成都工作,父母在西昌生活,但她觉得“回家的路依然很远”。

她对回家的渴望,终于在2012年盼来了改变。雅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是凉山首条出州高速通道。彼时,她从成都坐车回西昌,时间缩短至五六个小时,但遇上泥石流或冰雪天气,雅西高速中断交通管制,回家的路依然很难,“有一次,雅西高速大雪封路,我在路上滞留了40个小时……”

如今,这些都成了她生命里最美好的回忆。为了体验首发动车,李媛提前就抢了票,顺便回西昌看看父母。在车上,李媛激动地把每节车厢都逛了一遍,车上人很多很热闹,还有人载歌载舞,像过年一样。

平稳、舒适,是她乘车最大的感受。从成都一路向南,“复兴号”一路追逐阳光,气温逐渐变得暖和,终点西昌也被称为“小春城”。因此,这趟列车也被大家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动车开通的消息,也传遍了凉山人的朋友圈。

160公里时速,成都至西昌两地时空距离压缩到3小时。“这一刻真的等了太久,但很值,个人觉得可以载入史册。”从此,李媛和家,变得不再遥远……

老成昆线开行的“慢火车”

他们的名字叫“成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动车一路飞驰,我们仍能看到新老成昆铁路交汇的场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成昆”。

成昆铁路是西南地区乃至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线路全长1096公里。

时间回到1965年,卢昌锦刚入伍就投身于成昆铁路建设当中。“沙湾修建隧道和桥梁,没有成套的机械设备,只能人工用洋镐凿岩,手推车出渣……”他还记得,有一天雨特别大,肆虐的洪水夹杂着折断的树枝和石块从山谷奔泻而下时,他最亲密的战友被洪水吞没……

经过30多万筑路大军的艰苦奋斗,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通车庆典在西昌火车站举行,多达十万人赶往庆典会场庆祝

成昆铁路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种“成昆”精神。随着运输需求不断增加,成昆铁路运能日趋饱和,建设新成昆铁路被提上日程。实际上,新成昆铁路其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修建难度并不亚于老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历时10多年。

王维,是新成昆铁路总体设计负责人,从2005年就工作在成昆线上,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十七年奉献给了新成昆铁路,“我们的设计大量采用‘裁弯取直’和‘以隧代路’等方式,不仅减少了沿线地质灾害可能给铁路带来的影响,比老成昆铁路还缩短了236公里。”

在王维看来,在新成昆铁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难之处在最后通车的峨冕段。特别是21.775公里的小相岭隧道,从最初的勘探、设计到挖掘贯通,整个过程5000多名建设者用了6年多时间,难度可想而知。

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56岁的徐成昆也很激动。“我的父亲曾是一名铁道兵,1966年,父亲在大山中修建成昆铁路,这一年我在老家绵阳出生,为了纪念那段艰苦的岁月,父亲特意为我取名‘成昆’。”如今,徐成昆及其儿子都在铁路上工作,一家三代人传承着“成昆精神”。

新老成昆铁路线路对比图

慢火车上的“追梦人”

列车穿行在高山峡谷,随乘副司机沙马伍且按要求确认着信号。在他看来,新成昆铁路是儿时记忆的延续,还实现了将动车开进家乡的梦想。

26岁的沙马伍且是越西县人,他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背着农产品坐“慢火车”到越西和喜德县城贩卖的情景,“慢火车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让我有机会读书,走出大山。”2021年,大学毕业后,沙马伍且放弃了绵阳优越的工作,毅然考入西昌机务段,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沙马伍且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随着新成昆铁路的开通,记忆中那辆满载着农产品的慢车而今已经飞速疾驰,家乡到成都的时间从半天变为2个多小时。“如今动车开进家乡,我希望带彝族乡亲们看看山外的世界,也让更多人走进大凉山。”

成昆铁路开通52年,无数像沙马伍且一样的孩子靠着一趟趟的“慢火车”走出大山,看见外面的世界。首发司机潘海波、列车员瓦扎阿基莫、吉克日古……曾经,这些追着火车跑的孩子,已经在新成昆线上实现梦想。

老成昆线“慢火车”上学习的孩子们

今年20岁的瓦查王英,现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她的家乡在喜德县。因为读书需要,她需要频繁往返西昌和冕山镇,从此她便和“慢火车”结缘。

在初中和高中求学生涯的六年里,“慢火车”成为了她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渐渐地对“慢火车”产生了一种莫名亲切感,每当周末返校或是回家都会和几个好朋友结伴乘坐“慢火车”。她们在车上畅谈、讨论功课、做作业……直到考上大学,走出大凉山。

从“慢火车”到“复兴号”,从40公里的时速到160公里,瓦查王英得知动车开到家乡的消息非常振奋:因为从车站到她家,仅有10分钟的车程,这就意味着她的家和她更“近”了。

快慢之间,快的是速度,慢的是温度。未来,老成昆线将继续开行票价更低的“慢火车”,停靠的站点更多,继续方便沿线群众出行;新成昆线则开行服务品质更高的动车组,缩短西昌、攀枝花等地到成都和昆明的旅行时间。

复兴号动车开进大凉山,乘车旅客留影纪念

说走就走的“双城记”

除了带来交通上的便利,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也将对沿线攀西地区,尤其是凉山州的区域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新成昆铁路途径凉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和德昌6个县(市),并都设有车站。

凉山州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将为凉山带来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拉动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对带动凉山州经济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安宁河谷平原,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但是,因交通不便,发展曾受限。但随着新成昆铁路开通,安宁河谷平原将迎来新机遇。

西昌是“中国花木之乡”,其鲜切花和盆花产量位居四川第一。西昌太美现代花卉科技园汇聚了20家花卉企业,园区负责人马豪表示,“以发往成都为例,每天至少发1万盆高档盆花,以前通过公路运输需7-8个小时。动车开通后,3个小时就能送达成都市场,这简直是跨越式的发展。”

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首发复兴号动车组图据西南铁路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表示,新成昆铁路推动了攀西地区的发展,包括资源利用、人员进出等,时空距离发生了新的改变,同时有利于优化和提升攀西地区点轴式的空间开发格局,为安宁河流域的开发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从对外开放来看,新成昆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出境至东盟国家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新成昆铁路,北接宝成铁路、成渝铁路,南连沪昆铁路,直接到达广西沿海,与东南亚铁路接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黄金之路”,将会把西南成昆两地的区域经济推向新的台阶。

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将进一步串接沿线旅游资源,特别是促进攀西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每年冬季,来自成都、重庆等地的数万名“候鸟老人”都会到攀西地区康养晒太阳,随着直达动车的开通,更多的旅客为追逐阳光而来。

12月26日、27日,随着成都、重庆至西昌、攀枝花的直达动车开通,让攀西地区与成渝双城之间变得“近在咫尺”,顿时有了“邻里”的感觉,想来就来的“双城记”就这样悄然出现在我们身边。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不再是一句玩笑。抵达,只在一瞬间……

12月27日,重庆至西昌、攀枝花开行的首趟动车

红星新闻记者江龙摄影报道部分图片由胡仲平提供

责编唐欢编辑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